天象财经网

从墨迹天气会员事件中看气象服务,天气预报仅是气象产业的冰山一角

  时间:2022-09-29 14:02:47  阅读:282130+

近日,网络上关于“墨迹天气收取会员费用”的热议掀起一阵波澜,核心话题由“看天气凭什么要付费”逐渐向“气象服务软件收费是否合理”方向扩散。为什么网友对这一话题反应会如此强烈?难道是因为墨迹天气做了什么过分的事情?记者实际了解到,墨迹天气并没有针对天气预报等核心功能收费,收取会员费对应的功能是经过一系列数据整理分析后的知识型增值服务。

我国气象预报实施统一的发布制度,由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气象台向社会免费发布,长期以往人们习惯了免费的天气预报服务,形成了气象服务公益性的惯性思维。另外我国商业气象业务起步较晚,人们对气象产业的概念不甚了解,这是造成网络热议的根本原因。

商业气象服务是气象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我国最新发布《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文件对气象产业发展作出最新部署要求,重点发展领域主要涵盖气象信息服务产业、气象装备产业和气象工程技术产业三方面,其中气象信息服务产业,主要包括信息传播、专业服务、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气象科普文创等。气象信息服务产业又分为公益性气象服务和商业性气象服务,我们日常电视、报纸、短信中看到的天气预报、警报、预警等信息就属于公益性气象服务的范畴。长期以来,公益性气象服务是我国气象事业的立业之本,开始之初人们会认为商业气象服务与传统公共气象服务存在一定的对立面,但它们不是简单的竞争关系。世界气象组织助理秘书长张文建曾说过:商业气象服务对政府主导的公共气象服务起到了补充和相互配合的作用,它们是气象产业发展的两条腿,两个方面的发展都要重视。

气象服务商业化是促进气象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行业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加,仅靠气象部门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对气象服务的需求,需要用市场机制调动社会资源增加高质、高效的服务产品供给。

放眼全球,气象产业蓬勃发展的态势和潜力有目共睹,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的《水文气象差距报告2021》指出,气象产业每年可实现的潜在效益超万亿元。美国有 400 家以上商业气象服务公司,包含TWC、DTN等巨头,市场规模超过130亿美元(约合1000亿人民币)。

墨迹天气采用知识增值服务项目符合商业气象服务市场机制

气象数据属于国家公共资产,应该实现全社会共享,让私营企业利用这些数据为更广泛的经济领域提供服务并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让国家投资回报最大化,这是一个生态循环的价值共享和可持续发展服务事业。

墨迹天气是国内较早开展商业气象服务的企业之一。据悉,墨迹天气APP至今为止拥有超过7亿用户体量,会员过百万,属于气象服务市场的佼佼者。近年来,为适应个性化定制市场需求,墨迹天气转向探索气象信息传播新模式,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需求,集合丰富全面的数据,采用全新的预测技术方法,提升数据准确率,开启会员定制化内容。内容向知识增值服务靠拢,比如 “专业气象预测、逐时天气预报、健康预报、旅游预报、专属特权”等权益,涵盖用户通勤、出游、健康防护等众多场景。

普通用户依然可以免费享受天气预报核心功能,另外还有万年历、穿衣指数、护肤指数等多项生活服务,满足用户日常基本需求。至于有没有必要充值会员服务以及会员服务是否超值,这就要看各人的需求,墨迹天气设有3天会员试用项目,可以让用户体验“花钱”与“不花钱”的区别,这一点可以说是人性化的。

气象服务商业化的过程中,墨迹并非第一家吃螃蟹的企业,国内外早有先例。未来,一切皆可定制,气象服务商业化也必将成为趋势,这是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重要体现。不过相关企业在这过程中,要注重提升科技服务占比,优化产业结构,完善生态服务功能,开拓实际应用需求,做到“取之于国,用之于国,用之于民”。